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研论文>课改年头的那些事
文章详情

课改年头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8-04-20 点击数:8136

    二十五年的教学生涯,认识了许多人,也经历了许多事。但如果要说对我影响最深远的,那可能就要算高中的课程改革了。新课改的那些年头,那些事,教我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有味。

    记得2008年是我们江西省开始启动高中课改的第一年。那年的十月份,省里在九江召开了一次交流会,是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又是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我随市教研室的专家们一起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同行的还有市里几所重点中学的教师代表。我们抵达会议现场大约己是下午5时了。晚餐后,市教研室资深专家汤甦民老师找到我,想让我明天上午在大会上作一个发言,问我敢不敢。在全省这样的学术交流大会上代表一个地市的基层学校发言,我还是头一回,并且自己对于高中课程改革了解得还十分肤浅,我当时还真有点不敢答应。但在汤老师殷切的鼓励下,我勇敢地答应下来了。接下来,几位教研员都来向我鼓劲加油,提了许多好建议。到晚上8时左右,我心里终于有点底了。

夜深人静时,与会人员或在繁华的街市上溜达,或早己入睡休息,而此刻正是我执笔撰写发言稿的最佳时机。我分析了一下高中新改的现实意义,梳理了一下我们萍乡市上上下下投身课改实验的那些感人的事迹,最后我结合我们萍乡二中开展课改、致力打造校本课程的点点滴滴,表述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反复诵读了几篇,自我感觉有些陶醉,便昏昏然地入睡了。

    次日早上,我敲开了汤老师的房间门,欣欣然地把发言草稿拿给他过目,心想肯定能得到几句表扬。没想到汤老师看过后,竟然铁青着脸,狠狠地训斥了我几句。大抵意思是,作为代表地市在全省大会上发言,这样的水平还往往不够。他交代了几个修改意见,要我赶紧修改,上午八时半要发言。

    那一瞬间,我心理很生气,也很委屈,但已经顾不上个人情绪,更谈不上吃早饭了,我拼命地修改,终于赶在8:30之前完成了。

    我依稀记得自己是排在第3号发言。全场约200号人,主席台上有省厅的领导;台下我看到了市教研室领导和专家们和善的鼓励的目光。我跟自己说,这个发言不能失败,一定要成功。此时,我的头脑变得特别清醒,浑身也充满了力量。我发言的十分钟里,全场鸦雀无声;发言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发言很精彩。

    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为我校颁发了“江西省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牌。我不知道这块奖牌是否与我的发言有关,但会后市教研室专家老师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让我非常感动。

    也就是因为这次会议,这次发言,市教研室的几位老师对我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我与汤甦民老师,就此成了忘年之交。

第二年春天,汤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想让我主持申报一个关于新课程方面的课题,同时帮我出了很多主意。最后我选定的课题是《语言创造性阅读与个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汤甦民老师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严谨而执著的学者,这在后来我送审课题申报方案的过程中得到了印证。我的申报方案总共修改了八九次,才过了这位老者的关。不用说,汤老点头微笑了,省课题基地办也就很快通过了。课题研究一共进行了三年,期间的甜酸苦辣就不应多说。汤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精益求精的态度,近乎刻板的做学问的立场,教我吃尽了苦头,但也让我增长了不少学识。我愈来愈尊敬这位长者了。

    无疑,我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对创造性阅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创造性阅读教学方式和个性化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我们认识到,教师既是智慧的学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思维品质,科学有度地引导学生探求真知;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活动的主人始终是学生,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自主选择阅读方式,从而不断增强阅读创造能力并提升个性化思维品质。课题组还在课外阅读、中学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见解,得到了省课题办的高度肯定。课题结项后,我们的成果专辑也正式面世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的这项课题研究,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系统的研究,我对新课改的理解更全面了,对参与新课改的热情和兴趣也更高了。

    后来,我极力游说学校领导重视新课改。所幸当时李小青同志新任校长,她也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由此一来,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可谓是风生水起了,我们开设了十几门校本课程。李校长主讲的《萍乡傩文化》,数学组的《数学史》,物理组的《无线电技术》,化学组的《生活中的化学》,历史组的《一百个励志的历史故事》,语文组的《演讲与口才》,音乐组的《心中有首家乡的歌》等,都受到了高中学生的喜爱。

    在所有校本课程开设中,最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屋顶大球盖蘑菇基地的建设。

    可谓是,不怕做不成,就怕想不到。我校位于城市中心,寸土寸金,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很不方便开展。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利用楼顶做点什么?2009年春,我们请来了市农科所的专家,在实验大楼屋顶上建起了菌类中的尖端新产品——大球盖蘑菇。那段时间,学校领导和师生们一起,从农村田间地头取来肥沃的土壤,并搬运到三楼屋顶上。我们亲自培土、播种、施肥、除草。通过三个月的努力,我们成功采摘到了果实。一时间,许多人都来参观,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事儿。我们在屋顶种植大球盖蘑菇多年,许多学生都亲自参与了基地的劳动,掌握了一技之长,大家趣称之为“空中乐园”。

    算起来,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三轮了,过往的那些事儿,无论当时多么艰苦,如今都变成了十分有趣的回忆。我想,这些美好的回忆,一定会让我们更有兴致地走向课程改革的未来。

 

                                         萍乡二中何水根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