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家长学校>在高一新生家长会上的讲话
文章详情

在高一新生家长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4-20 点击数:11248
各位家长:
    今天是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家长学校开学典礼,首先,请让我代表学校对在座各位家长的子女录取在我校学习,成为二中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向曾经关心、支持过我校工作的和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热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继续得到各位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各位家长,从贵子女接到我校的录取通知书起,你们的子女和各位家长就已经是二中的一员了,二中的光荣与耻辱将与我们息息相关,二中的兴与衰,将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办好二中,教育好我们的子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我们学校现有四十二个班级,学生二千余人,在职教职员工近二百人,高级教师99人,研究生数十人,出国学习5人。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不足发展,设施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五十五年的办学历程中,有过奋斗,有过曲折,更有过辉煌。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毕业生。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三千余名大学新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萍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的家长培训会,作为我校家长学校的系列讲座之一,我想在此向各位家长就家庭教育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优化家庭环境,讲求良好氛围。
    创建文明家庭,建设和睦民主的家风,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人的成才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好的环境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成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的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和睦的家庭,整个气氛是亲切的,富有感情而且温暖舒适的。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他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发展。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整日争吵不休,甚至父母闹离婚,家庭关系破裂的环境中,他心理的各方面会受到粗暴的压抑,过早地承受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感情折磨,承受他们完全不能适应的孤单和冷漠,还得忍受他无法理解的歧视,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变态,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产生片面的看法,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的思想情绪。湖北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80%是由环境不良造成的,在诸因素中,家庭关系不和睦是最关键的因素,其中,有50%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或不和睦带来心理压力,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成绩低下,变成学习困难学生。在和睦、温暖、向上的家庭中,家长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成员之间在日常生活和处理一些问题时表现出的谦让、互助、勤劳、朴素、关心他人、感情深厚、尊老爱幼等品德,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他们在不断的感受、体验家庭良好气氛的过程中,脑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印象、概念、好坏标准、甚至人生观,最后形成孩子自己的品德和个性。
    除了良好的人际环境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孩子在家学习的良好环境,孩子在家的学习时间内,要保持安静,要有文明、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影视,不赌博,语言不粗俗下流,举止不粗野。要有一个采光较好的学习地点、桌凳和适当的学习工具书,如字典、词典、数学用表等等。
    二.确立目标,循序渐进
    一个人积极努力的动机,首先在于目标对他的重要性,其次才在于目标是否可能实现。如果孩子认为实现目标的机会很大,便会积极努力,一旦实现了较小的目标,迈过了一道小小的“门坎”,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欢欣与喜悦,再加上家长的鼓励和引导。孩子就能逐步提高追求的层次,最终实现预期目标。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记“一口吃一个大胖子”而是要将较高的奋斗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小目标,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例如,有一个学生数学总是不及格,家长恨铁不成刚,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要求他期末考试达到90分。孩子委屈的说;“我基础太差,考不了那么多。”父母则坚持说;“那是你不好好学习,现在我发那么多钱给你请老师,你再考不好就不要回这个家。”结果第一个月孩子还很用功,但由于基础太差,效果并不明显,孩子对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很是恐慌,于是心就寒了,只好得过且过。考试结束后,还是40多分。内疚,害怕,他就偷偷离家出走了。
    有这么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您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再有别人会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考到了全班第29名,父亲看到儿子的卷子,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儿子很高兴。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好还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地对待,冷静地处理,客观地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是每位家长面对孩子考试成绩时应有的态度。
    这两位家长之所以培育出不同的孩子,在于教学原则有别,前者急功进利,方法简单,结果欲速则不达,后者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结果金石为开。
    可是,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努力产生积极的门坎效应,关键在于目标的制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目标的合理性。在给孩子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让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一旦目标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孩子渴望而不可及,便会消极起来,甚至因此贬低自己,自暴自弃。反之,如果目标过低,孩子不经过努力便可轻而易举的达到,则不易激发他的热情,甚至因此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因此,目标也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可望见可及,使劲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2,目标的具体性。一般说来,大目标都较笼统,一个家长若提出若干具体的目标,如在学校要怎样学习,在家有怎样的表现,甚至旧的目标如每天看多少时间的电视,每天记几个英语单词,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而不是目标的宏伟。3,共同的参与性,目标的制定是孩子和家长共同讨论的结果,而目标的实现则应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制定 目标时,忌家长说了算,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为自觉,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也更强。一旦目标制定下来,家长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要负引导督促之责,让孩子觉得全家和他在一起努力,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
    三.注意方法,持之以恒
    1.要善于指导,首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使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因为成功的信心是孩子努力学习战胜困难的先决条件。(1).要指导孩子制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习没有计划考试和测验之前临阵擦枪、加班加点搞突击,是不能获得真正的好成绩的。课余学习计划的制定主要是安排好作息时间,杜绝时间的浪费,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2).要指导好孩子做好预习和复习,要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
    2.要严格要求,普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都懂得严格要求才能出人才,但在实际中,最难处理的也就是严与爱的关系。有的人一味溺爱,做什么事都怕苦了孩子;有的人则一味训斥,甚至打骂交加,这两个极端都不对。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反而是害了孩子。“严格”也不等于“严厉”;打骂只能证明你教育无能。我们应该严、爱结合,溶爱于严。不严就出不了人才,尤其在品德教育方面和学习任务方面;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不管。但严要严在点子上,要严得科学,严得合理,使孩子在严格中得到磨练。例如:善于奔跑的非洲豹捕住猎物时,不是立即将其咬死,而是有意识地放走,然后驱赶尾随而来的豹崽去追赶失魂落魄的猎物。小豹追赶一阵若停止脚步,母豹会怒张大口,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小豹开始惊叫躲闪,但很快领会到母豹的意图,便抖擞精神奋力狂追那死里逃生的猎物。如此“教子之道”,看似冷酷,实在爱的深沉,那是从小培养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
    3.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既是一种优良品质,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俗话说“水滴石穿”“只要有恒心,铁杆磨成针”均是指持之以恒者可以成就大事业,教育子女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更需要持之以恒,决非一日之功,父母只有爱的真切,爱的久远,才能培育好子女。否则,如同打摆子一样,时冷时热,热时像夏天的太阳,恨不能子女一日之内成名成家;冷时则像冬天的寒冰,冷得没有一丝笑容;只能使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头来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的教育,需要家长克服以下三种不良的教育方法。
(1).时冷时热。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冷脸多热脸少。一旦来了兴趣,或突然心血来潮,则不管场合、时间、地点,严而无度,抓住孩子管教一顿,或打骂一顿。打骂过后则又是马放南山,让孩子自己管自己,还美其名曰,不管就不管,管就管一次厉害的。这样的家长一般是态度粗暴、文化素质较低,或本身就有某种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的人。也有的父母文化素质较高,甚至本人取得了某些成就,但由于平时忙于个人事务,对孩子没有付出正常的爱和关切。等有了空闲,想好好弥补所欠的感情债,对孩子溺爱过度,又是带孩子玩,又是给他买东西,又是关心其成绩,结果弄得孩子都莫名其妙,无所适从。这两类家长的错误都在于冷热不均,虽然好象都积极教育孩子,效果却均不佳。(2).虎头蛇尾。这类家长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呱呱落地时,都有过美好的憧憬,都希望孩子成就一番事业。这时家长,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因此,几乎所有小孩都有过美好的童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成长,问题的出现,父母往往失去耐心,或者不管孩子,放任自流,反正几那个样子,随他去吧;或者态度粗暴,强按牛喝水;或者数落辱骂孩子。虎头蛇尾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不是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一旦发现期望难以实现时,又不能面对现实,寻求补救的措施,从又急又气又伤心,到彻底丧失信心。(3).还有的家长从事经济工作,在赚钱方面舍得发精力,但对教育自己的子女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还认为只要赚够了钱,孩子就可以在自己营建的“安乐窝”里坐享其成,殊不知这样很可能出现败家子,甚至于在一夜之间就可以把你一生辛苦所赚的钱全部败光。民族英雄林则徐给后世留下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一对联,值得我们这一类家长深思。
    四.加强指导  养成习惯
    关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学生手里都有。而学校制订的一日常规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具体化,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家长可随时阅看,经常对照条规进行教育和督促,以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为了要指导子女履行规范和一日常规,首先就必须学习并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否则,连它们的主要内容都不知道,也就无从帮助孩子实现它。一般说来,家长指导子女履行规范和一日常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各种途径。
    1.要晓之以理。就是说,要通过交谈、讲解等方式,让孩子理解条规的内容,对自己的孩子执行条规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孩子是行为的主体,他们的道德行为都是在其本身自我意识支配下的行动,所以在他们懂得了实行条规的意义,并在实行条规上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于是,真正的有效的自觉的教育就开始了。正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有了自我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2.要导之以行。理性上的认识,感情上的沟通,都可以成为实践它的动力,但是要真正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还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养成。如: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尊重教职员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外出回家时,要向父母打招呼”等要求,都要经过反复督促、反复训练,才能成为习惯。
    3.家长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身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尽管家长日常的行为语言,不都是针对孩子说的,也不都是专门做给孩子看的,然而,说者做者无意,听者看者却有心。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往往是父母优缺点的再现。如:父亲抽烟,儿子抽烟的比例高;儿女的走路姿势与父母的走路姿势都很像;前几年,有一个班开了几次家长会,我是这班的物理教师,发现一个家长,有这样一个坏习惯,人一坐下,一只脚就要光着放在凳子上,并用手指去挖脚趾丫,一边挖,一边把手指放在鼻子下闻闻,并且乐此不疲。我们看到的人都感到恶心。突然,我想起这班有个学生也有这个习惯,一问,这学生果然是这位家长的儿子,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一般地说,父母关心国家大事,有极强的事业心,孩子就可能在学习上有较强的毅力,而且可能较早地立下今后为之奋斗的志愿。父母大度,孩子就宽容;父母爱发脾气,孩子就粗暴;家长不奉公守法、不关心他人、变着法儿坑害国家,损害集体,子就会自私自利,小偷小摸。家长面对孩子的缺点,要反省自己,要善于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要求子女“穿戴整齐,朴素大方”,家长的仪表也应力求整洁端庄要求子女"礼貌待人,举止文明",家长首先要做到讲文明礼貌;要求子女"孝敬父母",家长自身要孝敬老人,俗话说"上敬老,下立孝",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父母的现在,就是你自己的将来。要求子女不打架骂人,不赌博,家长就要首先做到这些。家长除了全面关心子女,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文明水平。
    五.支持教师  家校一致
    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威信,支持老师的工作,任何在孩子面前破坏学校及老师威信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只要听到老师说孩子的缺点,就采取粗暴的方法,不是打就是骂,孩子以为老师"告"他的状,从而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不听老师的教导,大大削弱了教育效果。要知道,孩子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学语文要做到家校一致,必须做到:
    1.沟通。沟通使孩子的教育情况,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保持信息畅通。一方面,家长应积极向老师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如家庭发生的重大事件,孩子的身体状况、心理或学习障碍,父母的重要行动、住房变动等;另一方面,家长应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以便于在家庭教育中对症下药。沟通可以使家长与教师共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或发展其特长,这比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要有效得多。
    2.信任。家长应尊重并信任孩子的老师,相信教师所采取的措施是有助于孩子进步的,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个人人格。并且要将这种信任与尊重传输给孩子,让孩子也尊重教师。因为学生尊重教师不仅是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孩子只对他所尊重的人产生崇敬的心理,并愿意积极学习。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学校和教师是神圣的,是接受知识、接受各种训练的场所,以此来提高学校和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使孩子热爱学校、热爱老师。
    3.支持。家长应支持教师工作,为教师树立威信,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甚至指责教师,更有甚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侮辱或大打出手。这种做法大大削弱了教师的威信,容易使孩子对教师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进而对教师教育活动产生怀疑,其结果无疑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父母正确的态度是,要维护教师的形象,支持他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并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即使家长对教师工作有意见或教师工作本身有不妥之处,父母也要避开孩子,单独与学校和老师交换看法,以取得一致,切忌当面贬责教师。
    4.参与。家长要尽可能地参加家长会,积极和教师探讨教育方法。对学校组织的活动要持肯定态度,并尽可能抽空参加。另外要每周或每天听孩子谈他在学校的活动,谈他对教师的评价,并加以指导,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态度。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永无止境。
    对于所有家长来说,我们都有同感,如今教育孩子成了一件让大人特别头痛的事情,用一位学者的话说,孩子 的不争气已经成为家庭痛苦的一大来源。今天九岁的孩子偷了父母的钱去高消费;明天十七岁的儿子参与打架斗殴逃之夭夭。十二岁的孩子整天泡在电脑游戏室里不出来等。做父母的不是抱怨"如今这社会……"就是唠叨"我们小时候……",可抱怨和唠叨都没能帮他们的忙,孩子照样还是让人操心。
    家长们在思考,这是怎么了?回答是,社会变化了,环境发展了。我们小时候,没有大彩电,没有电脑游戏机,没有书摊报摊,没有三室两厅,没有卡通书和"稻草人"…...总而言之,我们小时候的社会和他们小时候的社会不一样了,不一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孩子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选择,意味着孩子能和你分享同样的信息,意味着成年人的权威正逐渐降低,意味着我们想用爹妈管我们的法子来管孩子,可能就不灵了……社会加速度发展,知识老化得特别快,也包括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那么,我们就束手无策,任凭自己失去教育孩子的能力了,不,我们当然不甘心。
    剩下的路只有一条,学习当家长,去读那些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书,去听那些有关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讲座,了解社会的变化,更新我们的观念,增加我们的知识,改善我们的方法,这是我们能够教育好孩子的唯一途径。
    各位家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罗哩罗嗦就讲这么多,讲得不妥或有错误之处,请提出批评并多多包涵。最后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主讲:唐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