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研论文>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加强对艺术生思维的培养
文章详情

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加强对艺术生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4-21 点击数:13016
萍乡二中   陈志辉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如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针对我校的特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艺术生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加强对艺术生的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他的艺术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

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艺术创新思维。

一方面,要培养艺术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学成分分析,创新意识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物形象和事迹极其丰富,从哥白尼勇于打破“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到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准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推动社会发展中艺术创造的历程。我们在对艺术生讲述这些具有创造意识的艺术形象时,应尽可能的去打动他们。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的艺术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要激发艺术生的创新热情。首先,必须使艺术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感受到,历史长河中著名人物的艺术创造成果,都是由于他们怀有不懈的创新热情。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疗事业尝尽百草,邓稼先为了“两弹”事业奋斗终身,诺贝尔因实验被炸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历史教学中,这些艺术形象对激发艺术生的创新热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历史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还没有定论。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我们一定要适当加以引导,决不能抹杀。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名词的含义时,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界普便存在的错误观念,即历史上的五种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排列上的固定性,教师可先启发学生对一个具体的、微观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例如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又如美国,由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没有童年期,而是直接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如意大利,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详尽的分析之后,诱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出了一个有创新性的观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只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粗线条宏观上的勾勒,它的具体样式并不适用于世界历史上的所有国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学说基本上适用于西欧历史。在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下,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对历史研究亦有指导作用。最后他又补充到,这一错误观念并非马克思的本意,而是后来的学者附加上去的。

通过加强对艺术生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能力。

前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作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又应如何达到提高艺术生艺术创造力的目的呢?

首先,要使艺术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各种美术或音乐作品作出全面的、独特的分析和解答,从而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比如在给美术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因为美术属于一种视觉艺术,其特点是直观的、形象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那些能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河上图》等就是一些很好的例子。大多数艺术生都知道《最后的晚餐》是关于犹太出卖耶稣的故事。当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时,才出面了壁画中十三个形态各异的形象。但究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稣处于画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处于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十三个人中,画家用了三角形构图法,把耶稣门徒分为四组,四个三角形平分在耶稣左右,并用十二个人的不同手势和姿势将各组联系起来。最后集于中央,形成一个有变化的对称的统一体,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在构图艺术方面,作者采用中国古代画家运用的鸟瞰法,表现出了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一切事物的特征观察极精,并运用了敏锐深刻的形象记忆和组织构图的卓越技巧。至于人物神态的生动,树木、水纹笔法的健朴流畅,界画的精炼和谐,都可见于作者在人物、山水、楼阁诸方面的全面修养。它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于繁杂间游刃有余,尤其是对人物形态的仔细观察,并精心刻画。我们可引导艺术生从图中逐一欣赏。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类似的能激起艺术生的兴趣,并在情感上打动他们的作品还有很多,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近代徐悲鸿的《八骏图》等等。

其次,要使艺术生能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真正提高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艺术生的特点进行一系列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开放式教学,走出课堂,接触自然。如教他们绘制历史情景图,教他们复制历史文物,通过实物验证,实地考察,亲自动手,使他们以直接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轻松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这样就能使艺术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也能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在国家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培养实践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艺术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必须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和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双重提高。

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加强对艺术生德育思维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很多艺术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注重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极其重要。

一方面,要引导艺术生从众多历史人物和事迹身上感受到意志力量的伟大,使他们能够克服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如“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司马迁受宫刑而撰写《史记》;范仲淹“划粥而食”终成大业等。这些历史人物的坚强意志必然能够极大地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渐自觉地确定自己的创作目标,并克服创作活动中的困难,从而具备实现创作目标的心理品质。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高尚人格。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创造必然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新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意志。任何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和胆魄,怕权威、怕困难、怕失败,那么,他的首创精神和想象力就会受到束缚,创造潜能最终也会丧失殆尽。中学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形象,从手持汗节十九年而不降匈奴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豪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踏遍全国各地,历经十年艰辛,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司马迁,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对于树立艺术生高尚的人格具有极大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促进艺术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艺术生要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艺术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而且要在知识、智能、心理、情感和意志等思维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全面的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促进艺术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

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有效地对艺术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在中学历史教材中,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从半坡人的彩陶盆到欧洲人的古典音乐,从春秋战国的《诗经》到“意识流”的出现,无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都可以有效地对艺术生进行审美教育。美可以分为自然美与社会美,历史教学在讲述人类历史的生产、生活时,往往要交代自然环境,这是自然美。当然,历史教学中涉及的,主要还是社会美。无论是教师的讲述还是教材的讲解,总是力求把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美的形象生动具体地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感知到元谋人的艰辛,项羽的悲壮,李时珍的勤奋,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等,这些历史形象都是很美的。这一类美的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过去式的形态存在于历史上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美”。通过对艺术生的“历史美”的教育,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学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教材对艺术生进行深刻的情感教育。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含深刻的情感教育元素。史之所存,情感教育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对艺术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宝库。一旦哪些具体生动的历史事迹和形象在对艺术生的教育中得到应用和体现,就必然会与其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教育得到实效。因而在对艺术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在对艺术生思维培养的方方面面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历史课程,不仅可以培养艺术生的艺术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